为学术奉献为生命喝彩——记统计学院吴晓求校友

编辑:时间:2019-05-04 21:33:45 浏览次数:

吴晓求,1983年统计学院国民经济计划专业本科毕业,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研究生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他是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的所长,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和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人生的两次转折将他推向了对资本市场的研究:高考志愿从自己填写的哲学专业转成被父亲改写的经济学专业,工作后从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转向对资本市场的研究。他对现代金融理论特别是资本市场理论、证券投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具有深入、独到的见解,是我国资本市场研究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中青年专家,在金融界他被称为中国证券理论奠基人,他就是吴晓求。

由于父亲对自己志愿的更改,一名哲学爱好者,误打误撞闯进了经济学的世界。这一闯,便被经济学的魅力深深吸引,有如忽逢桃花林,开始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理论研究生涯。

在金融界徜祥了多年,吴晓求对证券投资理论与方法资本市场、投资银行的研究情有独钟。为更好地实现金融与证券方向的研究,1996年以吴晓求为主的经济专家们为人大创建了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吴教授任所长。吴教授认为,金融学必须要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因此研究所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把理论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如帮助企业改制或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等。同时,研究所还注意学术网站的开发与拓展,使其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从1997年开始,吴晓求教授率领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十多位专家参与或指导十多家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的股份制改造、收购兼并和财务重组的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吴教授对金融学的热爱与陶醉,如渔人进入桃花源中,豁然开朗,美不胜收。面对“中国证券理论奠基人”的称号,吴晓求却谦虚地说:“这对我的评价太高了,我只不是我国比较早研究证券投资市场的人。

十几年如一日的研究,吴晓求对证券投资依然激情不减“证券投资市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又是时时刻刻充满变化的领域。”吴晓求说:“我喜欢这种充满变数的东西。它是现代金融的核心问题。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如果只停留在证券上,只研究银行,而不研究资本市场,是远远不够的;只研究资本市场,不研究货币政策也是空洞的。因此,他的研究是丰富和充满变数的。

在外人眼里,吴晓求可谓学术界光芒耀眼的星星,而在学生眼中,吴教授则是严谨教学、和蔼可亲的好老师。“天涯海角有尽头,只有师恩无穷期”,流露出学生对他的深深的感激之情。“吴老师功底深厚、严谨治学、著作等身,10多年来,共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论文100余篇。”“吴老师思想活跃,思路清晰,关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能给学生一个很好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听他的课不仅能够汲取智慧,也是一种享受,能够陶冶情操给他一个空间,他就可以让学生的思想飞跃。”“吴老师本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原则,严格要求学生。他宽厚豁达的为人为师之道深深感动了我,同时能够以自己的经历并结合现实社会让学生了解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且十分看重学生综合素质及思想道德水平,是一个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学生导师”这些都是吴教授的学生对他的评价,从这些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严师,也可感知到一位思想活跃、循循善诱的大师。

随着年龄的增加,吴晓求意识到总是在办公室坐着也不好,于是就有朋友建议他去运动,但是做什么运动又着实让他难以选择。最后在综合考虑了时间体力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后,他决定去打高尔夫球。在有些人看来高尔夫球是一种高消费,但是吴晓求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高尔夫是人们在自然绿色的环境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提高技巧的活动,需要对整场球的想象力、协调力和规划力。从球场到日常,这种情绪的培养,有助于养成健康的处事方法和态度。现在高尔夫球被列入了奥运会比赛项目,脱掉了高消费的帽子。只要不腐败、目的单纯,自己掏钱,一个月去一两次把身体锻炼好了就不算是高消费。”他在健康中积淀自己。

做了这些年的研究,写了近千万字著作的他,依然乐此不疲。走上经济学的道路是他父亲为他做的选择。“知子莫若父”,吴晓求一直感谢父亲为他做出的选择和经济学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后,他越来越发现,这就是他的那片桃花林。

(文/统计学院 编辑/校友办)